close

文學寫作課也能教領導力


寇姆斯小學採取的是一種「無所不在」的策略。「無所不在」表示領導原則內含在學校所做的每一件事裡面。它完全融入在學校領導力教育的 策略藍圖之中。他們不是把領導力教育轉化為一份新的課程表,而是將領導力教育變成整個校園文化的基礎。事實證明,這種校園文化能夠誘發出更好的學習成果、 更高的滿足感、減少紀律問題。事實也證明,這種校園文化可以成功移植到其他學校。


換句話說,領導力教育並不是「新增課程」,而是存在於校園裡正在進行的每件事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老師會說,領導力教育只是以一個更好的方法來做他們原本就在做的事。只要幾個簡單的例子,就足以說明「無所不在」的策略。


第一個例子來自芭耐特老師,她是寇姆斯小學的閱讀教練。在五年級的文學與寫作課中,芭耐特請學生仔細閱讀非裔美籍詩人休斯 (Langston Hughes)的一首詩〈我的夢想世界〉(I Dream a World)。在這首詩中,休斯分享了他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憧憬與想像。在討論這首詩的文字、架構與意義之後,芭耐特將同學分成小組,並且為每位同學分派了 一個與領導相關的角色,包括:做紀錄、時間控管、發言人。之後,她發給每一組同學一張海報大小的紙張,並且請他們自己選擇一項品質工具來說明這首詩的重 點。一個小組選擇了蓮花圖,另一個小組使用骨圖,兩組同學選擇了范恩圖,另一組則選擇使用魚骨圖。討論完畢,每一組的發言人會代表自己的小組發表討論內容 及創作成果。再來,全班會一起討論七個習慣中有哪些習慣明顯出現在這首詩中。然後,芭耐特會出一個作文習題,請每位同學描述自己對未來的願景與夢想。這堂 課總共花了約三十分鐘。


這個範例非常單純,但讓我們看看它所達成的目標與成果。芭耐特並沒有自顧自的用圖表把這首詩分析一遍,再講解整首詩的結構,讓每個學 生腦袋塞爆、無聊到臉貼書桌。相反的,她讓孩子投入團隊分工與選擇決策的活動之中,她給學生表達的機會,強化學生對品管工具及七個習慣的認識與使用,為孩 子提供了與同學交流的機會。她還讓學生開始思考自己是誰、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。她聆聽他們腦袋裡以及心裡的聲音。不僅如此,當時剛好是學校的「非裔美 人歷史週」,她把這個主題也同時納了進來。也就是說,芭耐特在教導學生讀詩、增加字彙能力、加強寫作能力之外,同時也達成了所有這些目標。大家是否看到 了,一堂平凡的文學課可以如何轉化為與生命及領導有關的扎實教育?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彩繪童年 的頭像
彩繪童年

新北市新店莘莘幼兒園~彩繪童年~實境體驗教學~品格教育~多元技能

彩繪童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